资讯中心

采购成本管控,大多数采购都不知道的秘密

来源:德客易采 www.dekeyicai.cn


 

一个案例,工厂需要采购一台设备,市场调研后有两种选择: 设备1,德国进口,价格很高,但运行维护成本很低; 设备2,国产,价格很低,但根据市场反馈运行维护成本会很高。该如何做决策?不同工厂可能选择也不一样。
 

 

 

A工厂是直接采购部决策,因为总公司对预算有控制,也会考核采购成本,所以采购部决定选择设备2。

B工厂是总经理决策,他从采购部了解了设备的生命周期指标,回复说设备1能稳定运行10年,设备2大概能稳定运行5年,之后就会发生高昂的维修成本设置是废弃。总经理出于利润指标的考虑选择了设备2,理由时新技术更新太快,5年后会有更先进更便宜的设备替换,事实上他的任期也只剩下5年了。

C工厂是老板做决策,他选择了设备1,他相信企业会基业长青,也认为该设备在十年内不会被淘汰。

 

 
1、采购策略

 

你能判断谁的决策最明智吗?好像不能。但是能看出来一个核心问题,采购总成本尤其是机械设备的总成本是指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,价格只是成本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。 相应地也就对应了两种不同的采购策略,是基于价格动因还是成本成本动因。

另一个影响采购策略的是企业的战略定位,不同战略类型的企业在采购环节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。产品领先型企业,更关心的是产品质量,而成本领先型最关键的大概就是采购成本了,因此还需要考虑企业战略与采购成本之间的关系,才可能选择符合企业需要的采购策略。

 

 
2、降低采购成本的方式

 

业务手段 这应该是所有企业采购都在关注的问题,重点在供应商选择,通过招投标进行询价比较,货比三家,选择供应商。

管理手段 重点在于供应商建立长期、稳定的合作关系,相互信任紧密协作,成为命运的共同体,这样双方采购信息透明度很高,降低沟通成本及流程成本。

技术手段 通过对供应商进行成本分析,评估供应商的真实成本,预估供应商利润空间,获得最有利的价格谈判条件。

 

>>>>

业务手段

很多企业容易在业务手段上走入极端,从而增加采购流程本身的成本,比如量小、金额小的物资采购也需要有大量的审批环节,也需要有多轮的询价比价,这其实就是过犹不及了。
 

针对不同的物资采购,从金额、风险两个维度进行组合,可以分为这样四类:

一般型:采购金额小、风险小, 这类属于不需要过分关注的类型,可以直接授权。

杠杆型:采购量大、风险小,这是对企业成本影响最大的类型,需要重点关注,寻找成本最低的供应商。

瓶颈型:风险大、采购金额小,关键不是成本,关键在于保证供应。

战略型:风险大、金额大,形成战略合作关系。

 

>>>>

技术手段

先看一个案例:工厂采购一个零件,在钢圈中打六个洞,正常的生产成本是108。后来双方技术进行沟通在考虑指标要求后,供应商改变了设计工艺,先进行切割再焊接,让材料更充分利用,每一个零件的成本降低到58。

一旦能使用新的技术手段,对成本的影响会非常明显,如果采购人员对需要采购的产品有很深入的了解,精通产品工艺以及各项技术指标,了解不同的工艺制造过程中加工成本的变化,那么在采购成本控制中会发挥极大的优势。

关于技术手段的另一个应用是供应商报价单审核。供应商的报价单中会隐藏了成本报价方法,是基于传统成本法报价还是作业成本法报价?报价单中成本数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?哪些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?在供应商报价单中,跟产量有关的成本差异,可能会通过报价的折扣反应出来的,通过对折扣分析可以大概了解供应商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。

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:压榨力度大、压榨时间长,反而能促使供应商进一步改进工艺,降低成本,对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提升也有很大帮助,典型的是汽车行业的供应商。如果采购员都这么想,大概不必再内疚压价太狠,不过我还是比较相信共赢。

在价格波动的市场行情中,按照固定金额采购和按照固定量采购,前者的采购总成本通常会更低,当然前期是这样能否保证生产需求。(有点像基金定投,具体还没验证)

还提供了一个案例,就是进行供应商成本审核工作,了解供应商的真实成本,和真实的毛利率,为供应商提供合理的利润率。同时也分析供应商的成本构成,是否有设备利用率不够的问题,评估如果增加采购量,是否可以得到更低的价格。

 

成本管控应关注的供应商考核项目

采购人员通常从价格、品质、交期交量和配合度(服务)几个方面来考核供应商,并按百分制的形式 来计算得分,至于如何配分,各公司可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: 

1. 价格:

根据市场同类材料最低价、最高价、平均价、自行估价,然后计算出一个较为标准、合理 的价格。 
 

2. 品质: 
批退率:根据某固定时间内(如一个月、一季度、半年、一年)的批退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,如上半年某供应商交货50批次,判退3批次,其批退率=3÷50×100%=6%,批退率越高,表明其品质越差,得分越低。 
平均合格率:根据每次交货的合格率,再计算出某固定时间内合格率的平均值来判定品质的好坏,如1月份某供应商交货3次,其合格率分别为:90%、85%、95%,则其平均合格=(90% + 85% + 95%)÷3=90%,合格率越高,表明品质越好,得分越高。 
总合格率:根据某固定时间内总的合格率来判定品质的好坏,如某供应商第一季度分5批,共交货10000个,总合格数为9850个,则其合格率= 9850÷1000×100% = 98.5%,合格率越高,表明品质越好,得分更高。   

 

3. 交期交量: 
交货率=送货数量÷订购数量×100%,交货率越高,得分就越多。 
逾期率:=逾期批数÷交货批数×100%,逾期率越高,得分更少;逾期率越长,扣分越多;逾期造成停工待料,则加重扣分。 

 

4. 配合度(服务):

配合度上,应配备适当的分数,服务越好,得分越多。 
将以上三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,为最后考核评比分数,以此来考核供应商的绩效。 

   

供应商评估主要有哪些控制要点?

通常供应商评估的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    
1. 供应商的安选及选择条件。 
2. 供应商的品质保证能力的调查。 
3. 供应商的样品品质鉴定。 
4. 供应商评估内容及步骤的确定。 
5. 供应商评估结论的审核与批准。 
6. 合格供应商的批准。 
7. 合格供应商档案的建立。 
8. 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定期监督与考核。 
9. 根据供应商定期考核情况,进行优胜劣汰或辅导。 
10.监督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置。 
  

对供应商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哪些?

对众应商的控制可根据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,对供应商进行ABC分类,好分重点、一般、非重点供应商,然后根据不同供应商按下列方法进行不同的控制: 
1. 派常驻代表。 
2. 定期或不定期到工厂进行监督检查。 
3. 设监督点对关键工序或特殊工序进行监督检查。 
4. 成品联合检验,可以由客户会同采购人员一同到供应商处实施联合检验。 
5. 要求供应商及时报告生产条件或生产方式的重大变更情况(如发包外协等)。 
6. 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辅导,使其提高品质水平,满足公司品质要求。 
7. 由供应商提供制程管制上的相关检验记录。 
8. 进货检验。 

 

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有哪些方法?

合格的供应商应具备提供满足规范、图样和采购文件要求的产品的能力,选择评价合格供应商的方法通常有 :
1. 供应商生产能力的评价。 
2. 供应商品质保证体系的现场评价。 
3. 产品样品的评价。 
4. 对比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。 
5. 对比类似产品的检验与试验结果。 
6. 对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经验。

 

END